01窨井盖治理问题
郑州的窨井盖问题虽小,却蕴含着深层次的治理挑战。在河南郑州,这场每天都在上演的“地下革命”正悄然改变着城市的治理面貌。看似不起眼的窨井盖,实则牵动着市政、电力、热力、自来水、燃气、污水等多个重要部门,曾一度被戏谑地称为“九龙治水”现象,其背后的问题复杂性与深度难以估量。如何合理切分权责,如何有效破解难题,这不仅是对相关部门能力与作风的严峻考验,更是对其城市治理驾驭力的深刻反映。
02智能巡检与升级
在河南郑州,郑州引入科技手段实现井盖升级。过去,巡线员郭颂在寻找和检修窨井盖时,常常面临巨大的挑战。他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那些难以捉摸的井盖,而且即使找到了,也往往因为损毁或丢失而需要上报给多个部门进行处理。然而,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窨井盖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升级。在窨井盖的盖板下,安装了信息传输装置,还有配套的防护网,确保了井盖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华润燃气公司还引入了GIS智能系统,将全市范围内的所有所属管线和相关井盖纳入其中。巡线员可以通过系统坐标轻松巡检井盖,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立即通过系统进行处理,大大提高了发现和处理井盖问题的速度。
政府通过整治提升井盖安全。市民们也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发现,窨井盖变得更加稳固,街道也更加美观了。这一切的改变,都得益于政府主导的窨井盖革命。去年,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布了《河南省城市公共区域窨井盖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其中关键的一步就是给窨井盖确权,明确责任主体,确保井盖的安全和稳定。这场由政府主导的革命,不仅改变了城市治理的面貌,更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全省各市、县建成区的城市道路、广场、免费公园绿地及体育场地等公共区域内,所有窨井盖都经过整治,拥有了统一的“电子身份证。郑州创建电子档案系统,这个身份证上详细记录了井盖的编号、类别、产品型号、执行标准、规格材质、承载等级、生产日期以及管理单位等信息,从而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电子档案系统。
郑州市部分路段已经率先启用了智能化窨井盖。在郑州市中原路大学北路口东北角,一个精心设计的“精品街井盖隐藏在人行道上。揭开与地面平齐的方形砖盖后,一个圆形窨井盖展现在众人眼前,其设计既美化了街道,又为井盖提供了额外的防护。
此外,郑州自来水、郑州热力等多家产权单位的窨井盖也进行了探访。记者发现,快车道上的窨井盖规格为“D400,而人行道上的则为“C250。这代表了不同的承重等级,以确保道路和行人的安全。
03未来挑战与建议
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但仍存在管理空白。扶涛涛指出,过去井盖损坏时,确权单位往往缺乏技术,只能简单用水泥修补,导致“坏了修、修了坏”的恶性循环。现在,郑州采取政府兜底策略,由城管市政部门统一负责维修,确保了安全管理责任的有效落实。同时,井盖维修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如雨水箅子“自流料快速修复法”、模具化安装以及全沥青修复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路面能迅速恢复通行能力。然而,问题依然存在。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部分窨井盖仍存在质量良莠不齐、标识不全或承载等级不足等问题。同时,由于业务管理权限的原因,省管医院和高校内部的窨井盖治理目前还无法实施有效的市级层面行业监管。
对此,扶涛涛提出,当前多数窨井盖已明确产权归属,但仍有少量存在管理空白。为填补这一空缺,建议进一步拓宽确权范围,自上而下地推动相关工作,例如省属学校和省教育厅应共同推进统一监管。同时,加强行业监管,明确管理责任。各行业机构应由上级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规范措施。
在窨井盖的管理责任上,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史璞持“谁施工,谁负责”的观点。他认为,无论是医院还是高校,若施工方为院方或校方,则由其承担管理责任;若为市政工程,则市政部门应负责到底。